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理念 >>医院文化 >>医院人文 >> 正文

文化理念

医院人文

灵巧的手,火热的心——记山东省立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教授郭兰敏

发布时间:2015-04-20 浏览次数:
字号:
+-14

  郭兰敏,男,山东省招远市人,1938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同年留校在山东医学院外科总论教研组工作,1964年进山东省立医院工作至今。现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在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皇家医院心胸外科做高级访问学者。曾任山东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冠心病、大血管等疾病的外科治疗。先后获山东省科委科技进步奖5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5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与苏应衡教授共同编著的《心脏外科手术技巧》一书获国家卫生部三等奖,主编的《实用胸部外科学》专著获山东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又主编了《胸心外科手术规范及典型病例点评》。2005年获评首届山东省十佳医师。

  数个第一,开创省内心脏外科先河

  2006年6月29日,郭兰敏主持开展了山东省立医院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

  患者患有严重的艾布斯坦心脏畸形,入院时,心律紊乱,严重缺氧,几乎失去了活动能力。心脏移植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唯一方法。手术日,病人刚开始麻醉,心脏突然停跳了。郭兰敏立即组织抢救:胸外心脏按压,快速建立体外循环。很快,患者的心脏恢复了跳动。那么,接下来,心脏移植手术做还是不做?做的话,手术风险极大,患者很容易成为植物人;不做,之前手术准备的巨额花费就全白费了,患者必死无疑。作为在场的资历最高的医生,郭兰敏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经过反复讨论和斟酌,果断作出决定:做!在他和团队共同努力下,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巨大的心脏被切除,一颗健康的心脏被成功移植到患者体内,手术获得了圆满成功。不久,这位患者康复出院,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是郭兰敏50年从医生涯的一个剪影。50年,他用一双灵巧的手,帮助无数患者解除了心脏病魔。郭兰敏先后在我省率先独立开展了预激综合征的旁路离断术、马凡氏综合症的Bentall手术、加深低温麻醉非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温血心脏停跳液持续灌注心脏保护技术、布加氏综合症的体外循环下下腔静脉成形术、经右胸心脏跳动下瓣膜置换术、双瓣膜置换加左心室减容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经典迷宫Ш型手术治疗心房纤颤等心脏外科新技术,填补了省内多个空白,为我省的心脏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1978年,郭兰敏作为援外医疗队成员支援坦桑尼亚,在那里他成功实施了坦桑尼亚的第一例心脏手术—针刺麻醉下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术,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坦桑尼亚的多个媒体,都做了专门的报道。

  学而不厌,在学习中不断提升

  采访过程中,令我们颇感意外的是,郭兰敏并没有用过多的言语来介绍自己的从医经历和辉煌过去,而是着重谈了自己的学习状况。“我自己非常愿意刻苦学习,越学习,越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人在学习中,就会慢慢得到提升。”郭兰敏这样说。

  1971年,医院为恢复文化大革命停做的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作为手术组成员郭兰敏被医院选送到上海胸科医院学习进修一年。在那里,郭兰敏被安排到了重症病房。病号非常多,任务极其繁重,但郭兰敏始终不曾松懈,周末别人出去游玩,他便主动要求替别的大夫值班,目的是多学习多实践。上海的专家被他的学习态度和工作精神所感动,放手让他做了三十多例手术,他的医术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进修结束,上海的专家希望他能留在那里继续工作,郭兰敏却婉言谢绝了,他知道家乡的心外科事业发展更需要他。

  在中学和大学期间,由于当时中苏友好,学生的外语学习都以俄语为主。从事医疗工作之后,郭兰敏发现俄语对工作的帮助并不大,大部分的文献资料都是